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交响乐之春”搭建中国作品展示平台

[行业动态] “交响乐之春”搭建中国作品展示平台

时间:2015-04-13  2015-04-13  行业动态  手机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交响乐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为代表的国家队和以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等为代表的城市交响乐团都形成了职业化的运作,更有像贵阳交响乐团这样运作机制独特的民企创建的城市交响乐团。交响乐创作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的作曲家,不少作曲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一些年轻的作曲家也崭露头角。正在进行的第四届“交响乐之春”成为展示中国交响乐创作的平台。
  
     国家大剧院第四届“交响乐之春”不仅有11个中国大陆交响乐团、台湾长荣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亮相,更有10部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作品亮相。从老一辈作曲家沙汉昆的《牧歌》、江文也的《台湾舞曲》、辛沪光的《嘎达梅林》,到当代作曲中坚力量赵季平的《古槐寻根》、《第二琵琶协奏曲》,张千一的《云南随想》,观众将聆听到西方艺术形式里的中国声音。国家大剧院第二届青年作曲家计划获奖作品——叶彦辰的《碧塔海之晨》,作曲新秀王沙里的《日冕》也将在“交响乐之春”的演出中亮相。
  
     日前,著名指挥家汤沐海、著名琵琶演奏家吴蛮和青年作曲家叶彦辰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他们一致认为,国家大剧院在“交响乐之春”的演出中推动中国作品的演奏,是交响乐发展的百年大计。中国交响乐要在国际乐坛有一席之地,不仅在演奏上要有乐团名列前茅,更要有一批中国交响乐作品作为基础。
  
     指挥家汤沐海
  
     说中国交响乐有了自己的风格为时尚早
  
     著名指挥家汤沐海在第四届“交响乐之春”中指挥天津交响乐团演奏了两部中国交响乐作品,一部是天津作曲家徐昌俊创作的《新龙舞》,一部是张朝创作的二胡协奏曲《太阳祭》。汤沐海说:“徐昌俊从民乐改编而来的《新龙舞》,改编得比较成功。他的改编保持了乐曲的民族风格,同时也发挥了管弦乐的优势,使整个作品的民族情趣和雄伟的气势都得到了保留,而且这两者结合得很恰当。张朝的《太阳祭》具有晚期浪漫派的创作风格,作曲家在作品中较多地使用西洋作曲技法,把中国民族素材与西方的和声做了统一的探索,民乐的使用相当巧妙地迎合了西方和声的色彩,既不失中国音乐的意境,又充分发挥了交响乐的性能。”
  
     汤沐海谈到指挥演奏中国作品的时候说:“我觉得应该以对待西方古典音乐那样认真的态度来排练中国作品,把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尽量演奏得出色。许多中国作曲家都在实验,在寻找一条新的路。作为指挥家来说,可以用自己的经验给他们一些帮助,让他们的作品更加完善,更有意思。我自己也很喜欢在排练的过程中做一些探索。我们的作曲家不论是沿着浪漫派的路子、民族乐的路子,还是按现代派的路子创作的,都有相当优秀的作品。包括我自己指挥过一些实验性很强的作品,我指挥得很开心,观众也很喜欢。在‘交响乐之春’的这个平台上,就应该给观众带来各种风格的作品,让不同风格的作品带给观众不同的快乐。”
  
     说到中国交响乐未来的发展,汤沐海说:“虽然我们有一些很不错的作品,流传得很广,听众也很喜欢,但我们不能蒙着自己的双眼说,‘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已经有了值得自豪的传统,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说这种话还为时尚早。好的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必须受世界的认可,多从西方音乐中取经,多实践、多研究。”
  
     琵琶演奏家吴蛮
  
     必须要让世界听到中国的作品
  
     琵琶演奏家吴蛮这些年一直在国内外演奏,她不断与国际著名交响乐团合作,经常演奏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并在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方交响乐的结合上做一些探索,是一位在国际上颇受欢迎的琵琶演奏家。在第四届“交响乐之春”中,吴蛮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第二琵琶协奏曲》。
  
     吴蛮告诉北青报记者:“其实我跟赵老师讨论,请他写这部作品,前前后后有8年了,那时候他还在美国。去年和澳大利亚悉尼交响乐团首演这部作品,也算是梦想成真吧。我拿到乐谱的时候,从曲谱间可以看出,他想用我家乡的、典型的江浙一带的琵琶语言,用苏州评弹元素为我订制这部作品。所以,我拿到乐谱一看一弹,这就是特别亲切的‘家乡话’。但是,这部协奏曲的结构又非常新颖,一共有三段,没有像通常的协奏曲那样分成三个乐章,是连续演奏的。整个结构的感觉像一首音诗,从琵琶的语言来讲,非常优美和谐。我觉得赵老师的音乐语言特别的强,一听就是中国的,传统音乐底子特别厚。我每次演奏,听到乐队声音的时候都会起鸡皮疙瘩,那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感触。我在其中仿佛看到了杭州,看到了中国的山山水水,看到西湖的美景。所以,这部让我非常感动的作品,我每一次演奏都有不同的灵感。”
  
     吴蛮说到在国外演出中国作品,她说:“从世界范围看,现在音乐的创作趋势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交响乐团也越来越多在寻找不同的合作方式。西方人接受东方音乐,和东方人接受西方音乐完全是平等的。很多人认为东方人了解西方音乐多一些,其实想让西方人接受东方音乐,首先要让他听到中国的作品,同时要介绍这些作品。就像吃饭一样,让西方人吃到真正的四川菜、湖南菜。”
  
     作曲家叶彦辰
  
     青年作曲家会走得更加坚定
  
     作为青年作曲家,叶彦辰的作品《碧塔海之晨》由贵州交响乐团演奏,这首作品曾在国家大剧院的青年作曲家计划中获奖。叶彦辰向记者说出了作曲新秀的心里话:“《碧塔海之晨》这部作品是我2011年去香格里拉后创作的。虽然当时只在普达措森林公园里做了相当短暂的游览,但那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别是纯净的高原湖泊碧塔海。这个作品非常具有幻想色彩,对于普通观众,作品中听不出传统意义上的曲式结构界限、明显的和声功能结构,甚至听不出清晰完整的主题旋律,整个音乐就像一幅浑然一体的水墨画,是我心理感受的体现。”
  
     叶彦辰说,很多乐团或者演奏家比较“怵”现代作品,这并不仅存在于中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世界各个地方。“之所以能够形成这种现象,有多方面不同的原因。不得不说,不管哪个时代,真正具有史诗级意义的优秀作曲家其实并不多。我们的乐团大量习惯于演奏古典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数量是巨大的,大部分都是经过历史的考验,万里挑一的经典。而现代年轻作曲家的作品面世时间很短,作曲家本身甚至也在一种成长过程中,这里面当然就会有很多的淘汰和筛选,也可能或多或少会给我们造成‘似乎这个时代不如以前’的假象。从作品的角度看,作曲家们不光是更加彻底地应用乐器的性能、更加细化的配器,甚至派生出很多全新的演奏技术和方式需要演奏家去学习。此外,听众对于现代音乐的接受能力也有限,而现代音乐的复杂程度和现代文化中对于美的定义是非常不同于通俗文化的,这意味着乐团演奏新作品也许是非常吃力不讨好的,这甚至影响到20世纪开始的很多优秀作品的上台几率。在‘交响乐之春’这样的平台上推广一些现代作品,可以让观众有更多机会接触现代作品,同时也能让广大观众更加关注年轻人在音乐创作上所做的努力。相信如果更多平台能这样不懈地、持续地支持中国现代作品和青年作曲家,他们会走得更加坚定、走得更快更好。”
  
     文/本报记者 伦兵
  
  

「“交响乐之春”搭建中国作品展示平台」相关文章

1. [行业动态] “交响乐之春”搭建中国作品展示平台

2. [行业动态] 第四届国家大剧院“交响乐之春”推万张惠民票

3. [行业动态] 波士顿交响乐团将加盟第四届“中国交响乐之春”

4. [行业动态] 天津交响乐团应邀参加第四届“中国交响乐之春”

5. [演出资讯] 罗马尼亚广播交响乐团助阵“上海之春”

6. [演出资讯] 交响乐之春将上演首席秀 首次开放学生票

7. [演出资讯] 交响乐之春将上演首席秀 首次开放学生票

8. [演出资讯] 交响乐之春将上演首席秀 首次开放学生票

9. [行业动态] “交响乐讲座”伴读者共度平安夜

10. [行业动态] 玉林爱乐乐团打造大众化的“交响乐食粮”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2455.html

「“交响乐之春”搭建中国作品展示平台」相关内容

「“交响乐之春”搭建中国作品展示平台」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