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程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古筝教程 > [古筝教程] 中和之音绕梁不绝

[古筝教程] 中和之音绕梁不绝

时间:2015-06-02  2015-06-02  古筝教程  手机阅读

  ——评旧金山古筝乐团一九八八年度音乐会

  斯坦福大学胡费研究员:谢幼田

  伴着熙熙攘攘如醉如痴的七百名的观众走出剧场,耳边还震荡着最后一支曲子“瑶族舞曲”的动人旋律和强烈的舞蹈节奏。我身后的一位不知名的观众对朋友的谈话传入我的耳:“听这场音乐会,简直像置身于中国”!是的,要不是我抬头看到许多建筑物的英文标志,我不会相信我生活在异邦。

  在旧金山,从学习古筝者的风起云涌,到古筝乐团的成立壮大,以及每年一度的音乐会成功,都是奇迹,都是发生在美国土地上的奇迹。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内聚力的表现,是一种稳定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的表现。中华民族的民族潜意识,通过丝竹管弦的声音传导,引起每一个人的共鸣,每个人在这样的音乐、旋律、节奏和力度的感染下,完成着音乐形象的再创造。

  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感,是哲学的抑或美学的,这就是中和之气的洋溢缭绕。

  “礼记·中庸”篇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按中国的文化传统,从来不否定喜怒哀乐和饮食男女这一类正当的人类欲求,这使中国文化有别于以守宗教为本位的印度文化。但是中国的传统主张这些欲求的表现要有所节制不能狂放不羁,这就有别于以个人中电心的西方文化。不管中国历史的发展如何跌落起伏,以及本世纪以来如何对传统文化的一再否定,绝大多数中国人仍然在欲求与节制之间求得平衡与稳定。这是除了肤色外表之外,中国人与一般的西方人心理素质上的最大的区别。而大筝乐园所体现的美学意义,正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礼记·乐记”所谓“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和乐兴焉。”体现了民族精神,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并进而充实和扩大了居于异国的人们的美感。这就是古筝乐园成长壮大和音乐会成功的秘诀所在。

  古筝乐团团长刘维姗女士独奏两支乐曲:“梅花三弄”和“峡谷明珠放异彩”,中国人素来喜爱梅花的在万花凋谢时,独自傲雪的风骨,刘女士的演奏深沉而含蓄,慢而不散,低回而不消隐,在这商业气息浓重的现代社会,梅花的品格已渐被人淡忘,但她的琴声,又一次塑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高洁灵魂;而在另一乐曲则充分运用了她的娴熟技巧,豪放风格,将峡谷小库的明媚秀丽和激流奔涌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春江花月夜》,这个合奏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演奏,古筝演奏者沈同生女士和中胡演奏者赵俊先生皆已过古稀之年,他们对于由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的这首乐曲的理解和表达有独到之处,与之相配合的箫、琵琶和二胡及木鱼,具同在观众面前,展现了一幅夕阳西下,渔舟晚归的动人音画。这正是人们在纷纭难解的现实的生活中对宁静生活的不息追求,千百年来此曲不衰,正说明这一主题的永恒性和完美性。中国人的对欢乐的满足不仅来自外部世界的游乐,常求自精神世界本身,以某种意境来求得心灵的慰藉,如诗、词、琴、棋、书、画即是。这首多段体曲式的《春江花月夜》无论从乐曲和演奏的角度,都体现这种追求。

  另外一类节目是直接来自民间乐曲的演奏音乐会的第一个节目是二十三个筝齐奏,舞台上群筝似海,素衣仙女舞指齐奏。令人吃惊不已的是,没有指挥,除了结尾处的几个音稍有不足外,整个齐奏竟像出自一个人的演奏。这首四川南平民歌原名《采花》,以羽调式含蓄地表达了姑娘们对花朵和生活的赞美。乐队十分恰当地强弱起伏助奏以及一些微小的变奏加花,更丰富了意境,奏出传神之妙。我带着不解的神情问一位演奏员,这位演奏员说:“我们起码合练了几百遍。不,上千遍”。这其中凝聚的心血与艰辛,不正体现对中国艺术的执着追求吗?

  丁鲁峰先生的板胡独典《大起板》来自河南戏曲音乐,该曲以欢乐的音调和明快的节奏表现了河南的粗犷、泼辣和憨直的民风,过去一直和乐队合作,这次和钢琴合作,从酝酿到演奏为期仅一星期,丁先生的演奏得心应手,新疆乐曲有着高深技巧,在他的演奏下变得优美诗意,简直到了神化的境地。我要提到的是给丁先生伴奏的巫漪丽女士,早在三十多年前已是著名钢琴家.她的歌唱性音色丰富的节奏感,热情细微地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

  非常引人注目的是一位蓝眼黄发的笛子独奏家,他叫Gary schwantes(加里·舒万特斯), 是位真正的道地的美国人,很难想像,他独奏的《姑苏行》所掌握的江南丝竹风格如此之好!那么多的花指,而他演奏起来又那么轻松,音色透明,把人们带到了江南水乡;带到了苏州古老的观前街;带到了精巧别致的苏州园林……这次参加乐队演奏的美国人,还有Haivey Ingram(哈维·英格拉姆)和Bill Dcaglass(比尔·杜格拉斯), 他们都对中国民族音乐有极深的爱好和造诣,这下也是中国民族顽强生命力之一有力的证明么?

  古筝乐团生命力的旺盛还表现在三个孩子的合奏。最小的五岁,最大的十一岁,有的竟然已经学琴达四年,她们无论是演奏中国儿歌还是美国儿歌,在节奏的齐整,力度的变化方面,都令人满意。那些跳跃的音符,也正是幸福天真童心的写照。

  韩志明掌握了很好的扬琴演奏技巧,又有很高的音乐才能,彭国庆的琵琶演奏,把这个乐器的极为丰富的表现力概括,他的两只手的松弛体现了结实的基本功;女高音翟春萍音色甜美、感情丰富。

  最震憾听众之心的是最后的压台节目器乐合奏《瑶族舞曲》。这是首以古筝为中心乐队助秦的乐曲。青年指挥家李钟和将此曲的乐队配器作了部分改变:在弦乐组取消了高胡。吹秦组缺少很多乐器,就以两架电子琴替代之,并用上了中国锣鼓。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该曲的演奏则成了音乐会的高潮,在李钟和的激情指挥下,时而如松涛贯耳,时而如天籁时的落叶飘动。《瑶族舞曲》描绘的是中国少数民族瑶族瑶家的缠绵的爱情和豪放的舞蹈都一一表现出来,古筝演奏的抑扬顿挫、诗意般的乐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在全曲奏完后,掌声如雷,最后又以再演奏后半曲结束这场晚会。

  古筝乐团的大多数团员都不是专业的,但在团长兼老师刘维珊女士的细致教学下,她们受到了严谨的,形象化的训练,养成了刻苦钻研的学风,她们多数是上班的女士兼主妇和慈母。平时业余的空闲时间极为难得,但她们把弹奏古筝着成是丰富精神生活、和睦家庭气氛的桥梁,争分夺秒挤时间练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次的音乐会充分体现了她们的刻苦好学,平易待人的特点,刘维姗女士曾强调,学琴先有恒心,为人需有爱心,她是这么做,所以这些话也是古筝乐团的座右铭。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仅有的民族文化连续不断的国家,不管是异族的武力征服,或不同文化的强劲冲击,都不曾割断这文化的连续性。随着一个世纪以来的对外开放,华人不断散居于世界各地,但只要有群体的华人聚居,那里就出现华人社会,就开放出中华文化的花朵。这核心,正是民族一致的审美意识,一致的文化心理结构,而风俗习惯等仅为其外表。旧金山古筝乐团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生根开花,并且反过来,将加强和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辛勤耕耘的艺术家们,祝贺您们的成功,并预祝你们浇灌出更多更美的花朵。让体现着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中和之声,让中国民族音乐的动人旋律,永远飘扬和缭绕在旧金山上空。

「中和之音绕梁不绝」相关文章

1. [古筝教程] 中和之音绕梁不绝

2. [小镲名曲] Rick Latham-踩镲演奏讲解(中文翻译)鼓音绕梁

3. [行业动态] 《长江》百鸣不绝耳

4. [音乐杂谈] 中和韶乐(古代音乐乐名知识)

5. [古琴教程] 明代传世古琴鉴赏:中和.仲尼式

6. [古琴教程] 明代传世古琴鉴赏:中和.列子式

7. [古琴教程] 明代传世古琴鉴赏:中和.列子式

8. [古琴教程] 明代传世古琴鉴赏:中和.潞王式

9. [演出资讯] 国风绕梁——民族声乐合唱音乐会

10. [行业动态] 春天里 “邕腔”悠然绕梁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35447.html

「中和之音绕梁不绝」相关内容

「中和之音绕梁不绝」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