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杂谈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音乐杂谈 > [音乐杂谈] 闽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音乐杂谈] 闽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时间:2015-04-20  2015-04-20  音乐杂谈  手机阅读

  ·闽剧 戏曲剧种。又名福州戏。流行于福建福州方言语系地区。由明末至清代中叶(约公元1628—1820年)的“儒林”、“江湖”、“平讲”吸收外来的徽剧、京剧之长而逐渐形成。主要剧目有《紫玉钗》、《荔枝换绛桃》等。属曲牌体剧种。包括四种腔调。(l)江湖。由长乐、福清一带的民歌和闽南传来的傀儡戏腔调融合变化而成。高亢朴实,旋律与语言结合紧密。唱词通俗、口语化。有江湖调、江湖叠、梆子叠、柴牌叠等多种腔调,已有板腔化的倾向。(2)洋歌,或作飏歌。主要源于江西传来的傀儡戏曲牌,曲尾均有帮和。如[鳌头金桂] 、[锁南枝] 、[香罗带]、[太师引] 等。还有来自浙江“江浙女唱班”所唱的小调,如纱窗外、看相、银纽丝等,逐渐地方化后,成为闽剧常用曲牌。短小活泼,富有生活气息。曲牌结构包括引子(散板)、正曲(中板)、结尾(稍慢)三部分。(3)逗腔。包括急板、倒板、急板叠、叠牌、宽板、宽板吟、宽板叠、观容、观容吟、泪透、自掏岭、板下壮、水过浪等板腔。具有端庄严肃、低沉哀怨的特点,多用于正剧和悲剧的抒情叙述场面。在急板、宽板中,句尾常有后台帮腔,称为掏岭。过去由司鼓和司锣者担任,后以唢呐吹奏代替。上句帮腔称岭上韵,下句帮腔称岭下韵。凡有掏岭者,均以岭下韵接介头结束,而不以岭上韵结束。掏岭有转调和不转调两种。转调的一般转入上五度调。(4)小调及其他。有来源于京剧的二黄、反二黄和由昆曲曲牌演变的琵琶怨、西湖亭、新茶花等。还有吸收自外来的小调,如更打、茉莉花、小小鱼儿等。器乐由介头、哗牌、琴串组成。介头即锣鼓点,文场介头较有地方特色。武场介头多取自京剧,稍有变化。哗牌是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曲牌,常衬以板鼓、战鼓、小锣、小钹、大锣等打击乐,有[急三枪] 、[风入松] 、[黄龙滚] 等。琴串是以丝竹乐器主奏的器乐牌子,多衬以板鼓、尺板、小锣点子,常作文场伴奏,有梆子串、火石榴、一枝花、四合如意、八岔等。闽剧乐队俗称后合,分硬爿(pān)、软爿两部分:硬爿即打击乐,乐器与京剧大同小异。软爿即丝竹乐,特性乐器是椰胡和头管,还有二胡、京胡、三弦、月琴、笛子、大唢呐、小唢呐等。传统乐队由七人组成,俗称“七条椅”,每人掌握几种乐器。

「闽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相关文章

1. [音乐杂谈] 闽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2. [音乐杂谈] 北京曲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3. [音乐杂谈] 晋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4. [音乐杂谈] 京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5. [音乐杂谈] 蒲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6. [音乐杂谈] 潮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7. [音乐杂谈] 昆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8. [音乐杂谈] 湖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9. [音乐杂谈] 瓯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10. [音乐杂谈] 南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7246.html

「闽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相关内容

「闽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