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杂谈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音乐杂谈 > [音乐杂谈] 《扬州画舫录》与清代扬州的音乐活动

[音乐杂谈] 《扬州画舫录》与清代扬州的音乐活动

时间:2015-04-20  2015-04-20  音乐杂谈  手机阅读

  摘要:清代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许多音乐品种直接影响了当今的传统音乐。有些品种甚至以原样保存至今日。清代的扬州乃至江苏地区的传统音乐相当繁荣,这在清人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有丰富的记录。本文将仔细钩稽该书所记录的诸多音乐资料,并对之进行细致地分类,在此基础上,评述清代扬州地区存在的传统音乐,以加深对扬州乃至江苏传统音乐的传承、流变的认识和了解。推进江苏传统音乐的研究。
    关键词:李斗;《扬州画舫录》;音乐资料

  清代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许多音乐品种直接影响了当今的传统音乐,有些品种甚至以原样流传至今日。

  由于传统音乐有着地域性、传承性等诸多特点,这就使将现存的音乐与古代的资料结合起来的研究成为必要,惟此,这种研究才更具立体性,更具历史感。

  今天的扬州乃至江苏地区的传统音乐相当繁荣,实际上这种繁荣早在清代便可见端倪了,广陵学派的琴学、戏曲、曲艺以及传统器乐诸乐种如“十番鼓”等,在清人李斗的笔记小说《扬州画舫录》中已有丰富的记载而这也是我们研究今天的扬州乃至江苏的传统音乐十分难得的宝贵资料。

  李斗(1749—1817),字北有,号艾塘,江苏仪征人,原籍山西忻县,寄居仪征,工诗词,通音律,尤精戏曲。《扬州画舫录》十八卷,从撰写到刊刻,历时30年,内容十分丰富。“该书按扬州城市区域的划分和郊外景点的布局,分条块有序叙述:人物的记载穿插其间。其内容包括城池水系沿革,山川园林、寺观庙坛、市肆文物、备载风物掌故,兼采论学名篇、诗词楹联>>,总之,维扬文化特色和盘托出、应有尽有,书中蕴藏着极其具体而宝贵的人文资料,可资发掘借鉴”。现将该书所记音乐资料分类简略评述如下:
    
    一、琴学
    
    《画舫录》卷九“小秦淮录”中称;“武生吴仕柏。居董子祠,善鼓琴,日与徐锦堂、沈江门、吴重光、僧宝月游,夜则操缦,三更弗缀。扬州琴学,以徐祎为最,祎字晋臣,受知于年方伯希尧,为之刊《鉴堂琴谱》,次之徐锦堂,著有《五知斋琴谱》谓之‘二徐”>。若江门、重光、皆其选也。扬州收藏家多古琴,其中最古者惟马半查家雷琴,内斲开元二年雷宵斲。清代的广陵琴派是我国琴史上重要的古琴流派,它不仅艺兼南北,并蓄刚柔,而且指法独特,飘逸洒脱,故能以很隆之声誉树帜琴坛,广陵“五谱”之一的《五知斋琴谱》是国内流传最广的琴谱之一。李斗的这段文字把清代广陵琴派的琴家、琴谱以及据有唐代名琴“雷氏琴”的收藏家等事,记载甚为详尽,为研究清代古琴音乐的流播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二、戏曲
    
    《画舫录》卷五“新城北录下”记载:“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能读经史,解九宫谱”;“老生山昆壁>>声如铂钟>>观者目为天神”;“老外王丹山,气局老苍,声振梁木”;“大面周德敷,小名黑定,以红、黑面、笑、叫、跳擅长。笑,如《霄光剑》铁勒奴;叫,如《千金记》楚霸王,跳,如《西川图》张将军等等”,其记述诸多,不胜枚举,把当时扬州戏曲舞台群星际会的人文景观记述得栩栩如生,为我们认识徽班进京之所以从扬州出发提供了充分的历史依据。

  在戏曲理论著作方面,《画舫录》卷五“新城北录”(下)记述了“乾隆丁西(公元1837年),巡盐御史伊龄阿奉旨于扬州设局修改曲剧,历经图思阿并伊公两任,凡四年事竣”的盛举。这次“奉昆修改古今词曲”的总校黄文旸,在“事竣”之后又“作有《曲海》二十卷”,该书著录古今杂剧传奇剧曲“共一千一十三种”,此外将“焦里堂《曲考》载,此目所增益”者附于书后,共杂剧四十二种,传奇二十六种。另“叶广平《纳书楹曲谱》所载名目,凡未收人《曲海》一书者,也一并著录,共二十三种。这样,仅《画舫录》这节文字,总共记录下我国古代杂剧、传奇、戏曲剧目(涵作者)达一千一百零四出之多,是研究南北曲和明清传奇的十分宝贵的资料。
    
    三、曲艺
    
    《画舫录》卷十一“虹桥录”(下)记载了不少清代扬州说唱艺术的资料。如:“清唱以笙笛、鼓、板、三弦为场面,贮于之箱:而氍毹、笛床、笛膜盒、假指甲、阿胶、弦线、鼓箭具焉,谓之家伙。”作者称“小唱”艺人为表达所演角色的行当、气质而运用“小喉咙”或“大喉咙”,他记述说“清唱以外、净、老生为大喉咙”;(真声)“生、旦词曲为小喉咙”(假声)。随后,作者还记述了当时流行于扬州的小唱曲牌,如:“最先有[银扭丝]、[四大景]、[倒板浆]、[剪靓花]、[吉祥草]、[倒花篮]诸调,以[劈破玉]为最佳>>”“又有黎殿臣者,善为新声,至今效之,谓之黎调,亦名‘跌落金钱一。二十年前尚哀泣之声,谓之“到春来”,又谓之“木兰花”。后以下河土腔唱《剪靓花》,谓之“网调”。近来群尚[满江红],[湘江浪],皆本调也。其[京舵子],[起字调],[马头调],[南京调]之类,传自四方>>于小曲中加引子,尾声,如《王大娘》、《乡里亲家母》诸曲。从上述所列曲目看,当今的扬州清曲乃与之一脉相承,当代著名清曲艺人王万青先生的名段《黛玉悲秋》就是以[满江红]为开头的套曲。其它如[银扭丝]、[剪靓花]、[倒板浆]等也一直是清曲的常用曲调。《画舫录》把清代扬州“小唱”这一曲艺品种从嗓音特色,乐器品类,所唱曲牌的源流作了细致详尽的记述,可供研究说唱音乐的学人品鉴。

  四、民间器乐《画舫录》卷十一“虹桥录”(下)记载着“十番鼓”与“马上撞”两个民间器乐曲种。除此而外,作者还论述了民间锣鼓的源流和变迁情况,作者记述道“十番鼓者”,吹双笛,用紧膜,其声最高。谓之闷笛,佐以箫管,管声如人度曲。三弦紧缓与云锣相应,佐以提琴,鼍鼓紧缓与檀板相应,佐以汤锣。众乐齐乃用单皮鼓,响如裂竹>>佐以木鱼、擅板、以成节奏,此十番鼓也。是乐不用小锣、金锣、铙钹、号筒,只用笛、管、箫、弦、提琴、云锣、汤锣、木鱼、擅板、大鼓十种,故名十番鼓,番者更番之谓。书中还记述十番鼓的曲牌有《花信风》、《双鸳鸯》、《风摆荷叶》、《打梧桐》诸名。关于“十番鼓”之流变与发展作者记述说“后增星钹,器辄不止十种,遂以星、汤、蒲、大、名、勺七字为谱,七字为吴语状器之声,有声无字。”“若夹用锣铙之属,则为粗细十番”“其中之《蝶穿花》、《闹端阳》、为粗细十番。”“下承加以唢呐>>名日鸳鸯拍,如《雨夹雪》、《大开门》、《小开门》、《七五三》乃锣鼓,非十番鼓也”。此外著者还接着记述了在“十番鼓”中按前明崇祯时期已有的“二十四面方锣”,以及艺人使用“工尽犊”谱的情况。《画舫录》本卷还记载有“锣鼓”和“马上撞”两种器乐曲种。“锣鼓盛于元、中秋二节,以锣鼓铙钵,考击成文”,“锣鼓经曲牌有《七五三》、《闹元宵》、《跑马》、《雨夹雪》诸名,士人为之每有参差不齐之病。”“马上撞”即军乐演唱乱弹戏文,城中市肆剪生、开张及画舫、财神、三圣诸会多用之。是当今研究民间器乐源流的绝好资料,值得音乐界学人引起重视。

  上述音乐资料不仅较全面地反映了清代扬州的音乐活动,也给我们今天的扬州乃至江苏的传统音乐研究提供了历史的参照,从中可能使我们加深对扬州乃至江苏的传统音乐的传承、流变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对其历史发展的状况对其作出合理的判断,推进江苏传统音乐的研究。

  原载《艺术百家》2006年第5期

「《扬州画舫录》与清代扬州的音乐活动」相关文章

1. [音乐杂谈] 《扬州画舫录》与清代扬州的音乐活动

2. [音乐杂谈] 明清音乐一:北京与扬州的音乐活动

3. [陶笛教程] 陶笛火与土的音乐活动

4. [行业动态] 广州交响乐团新一轮接地气音乐活动启动

5. [行业动态] 第五届巴洛克室内乐活动周开幕

6. [二胡教程] 二胡曲赏析 《扬州小调》赏析

7. [音乐杂谈] 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二:相和歌与清商乐汉代的相和歌

8. [连厢棍名曲] 棍花分解动作《冷雨飘香表演2012年8月6日早录》

9. [电吉他名家] 来自欧州的布鲁斯大师-布鲁斯吉他英雄(三)

10. [电吉他名家] 来自密西西比和德州的布鲁斯大师(一)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11607.html

「《扬州画舫录》与清代扬州的音乐活动」相关内容

「《扬州画舫录》与清代扬州的音乐活动」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