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杂谈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音乐杂谈 > [音乐杂谈] 中古音乐——发展史(四)

[音乐杂谈] 中古音乐——发展史(四)

时间:2015-04-20  2015-04-20  音乐杂谈  手机阅读

   

  中古音乐——发展史(四)

  中国在公元4世纪初永嘉之乱以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的北方,又经历了一次比汉末更大的动乱。其后约三百年的分裂和战乱,更给文化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但各民族的文化却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交流,可算是稍有弥补。在这一段历史时期里,如上所述,精致却硕大易毁、带有农耕社会特色的瑟失传了,但不少具有游牧民族特色、便捷而能在马背上演奏的乐器却也传了进来,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曲项琵琶和筚篥,还有打击乐器拍板、锣、钹。就音乐而言,东方的高丽,西方的龟兹、疏勒、安国,还有南方的印度音乐经过西方,均得以在中国北方首先流行。吕光占据凉州(今甘肃张),将龟兹乐和今陕西、甘肃的音乐结合起来,称为“秦汉伎”,北魏时称“西凉乐”,后来索性称为“国伎”,已完全视为本土的音乐。外族音乐大量传入中土,终于形成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把音乐分为九部、十部的隋、唐时的盛况。
   
    值得专门提出的是乐谱的产生。就现有材料我们可知,中国的乐谱产生得很早。约在公元前2世纪成书的《礼记》中就记有名叫“投壶”和“燕射”的仪式上敲击大、小鼓的符号,它以方、圆图形(也就是古代“方”、“圆”二字)分别表示击大、小鼓,敲一下记一个字。所记为鲁、薛二地不同的击法,应是春秋战国时相传下来的。鼓是最古老的乐器,记录鼓点也较易,鼓谱的产生极早是可信的。记录歌曲的乐谱也产生得很早,公元前一世纪成书的图书目录中即记载有歌曲谱,例如目录中中古音乐——发展史(四)有一本书叫《河南周歌诗七篇》,“歌诗”就是“歌词”;与之对应的另一本书叫《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歌声曲折”的词义就是“歌曲曲调”,这本记“歌曲曲调”的书,自然是歌曲谱了。但它究竟用什么方式记谱的?因为书早遗失,已无从知道。保存至今最早的旋律谱则是琴谱,它以文字记录演奏时左、右两手指法的方式,从侧面反映曲调。此谱虽为唐人抄写,原谱却是南朝梁代(公元6世纪)的。乐曲名为《碣石调·幽兰》。最初是民歌,叫《陇西行》;后来用它唱曹操的诗《碣石篇》,就改叫《碣石调》;再后又用《幽兰》诗来填配它,便称为《碣石调·幽兰》了。其结构分为四“拍”,也与《碣石调》原有四“解’相同。乐曲表现了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中古音乐——发展史(四)」相关文章

1. [音乐杂谈] 中古音乐——发展史(四)

2. [音乐杂谈] 上古音乐——发展史(四)

3. [音乐杂谈] 近古音乐——发展史(四)

4. [音乐杂谈] 中古音乐——发展史(六)

5. [音乐杂谈] 中古音乐——发展史(二)

6. [音乐杂谈] 中古音乐——发展史(七)

7. [音乐杂谈] 中古音乐——发展史(一)

8. [音乐杂谈] 中古音乐——发展史(五)

9. [音乐杂谈] 中古音乐——发展史(三)

10. [音乐杂谈] 近古音乐——发展史(一)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11179.html

「中古音乐——发展史(四)」相关内容

「中古音乐——发展史(四)」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